7月21日至24日,药物与化工学院“化典成晖 赋能乡村”实践团赴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濂水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重点走访、参观研学等追寻“国家非遗+川陕革命”精神文化,开展政策宣讲、居民健康知识科普,走访农户32家,收集问卷调查60份,健康科普覆盖10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南郑区濂水镇七里村,与村委负责人进行座谈,走访慰问了七里村老支书、藤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良顺,详细了解七里村特色文化资源、农业产业结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和乡村教育发展现状等。实地走访入户开展问卷调查,调研了解七里村农药农资使用情况和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防治等情况,全面掌握了七里村的当前发展现状与村民需求。
走进坐落于红寺湖风景区的革命精神殿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聆听讲解员讲述1933年马儿崖事变的悲壮历史,青年学子看到巴山游击队在缺衣少食条件下坚持五年斗争的史料,站在“何挺颖烈士永垂不朽”碑前,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智勇坚定、不胜不休”的精神内核与信念。
开展招生宣传、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宣讲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科普,针对村内老龄化人口占比多、医疗条件缺乏,健康意识薄弱问题,开展了中老年慢性病科普讲座。发放常见慢性病预防保健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宣传手册,现场测血压、普疾病、教用药,通过多样化健康知识科普形式,提高村民健康意识。
青年学子们将所学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从健康科普到产业调研,从政策宣讲到工艺创新,既提升了非遗技艺的现代转化能力,又强化了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青年方案。
(文/药物与化工学院 张昂昂 责编/张唯莎)







